8月17至18日,由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、教育部语用司主办,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、凉山州妇女联合会、凉山州农业学校、昭觉县妇联承办的凉山州绣娘“普通话+职业技能”培训班相继在凉山州农业学校、昭觉县开班。来自全州17县市的150余名绣娘参加培训。
全国妇联、教育部周密安排部署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通过推普、学普、用普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结合凉山彝绣产业发展实际,设置“三融合”课程体系,即普通话融入生活、普通话融入产业、普通话融入技能的三融合课程,开展普通话训练与表达技巧、彝绣刺绣技艺、手机短视频制作与直播、凉山彝绣产业发展现状等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。培训紧扣凉山绣娘生活现状和发展趋势,深度融入“树新风促振兴”三年行动中学普通用普重要内容,推动妇女群众学好普通话,养成好习惯,融入新时代,不断助力全州绣娘全面提升素质。
本次培训是全国妇联、教育部继2022年8月在凉山开展普通话+职业技能培训以来的又一次以普通话+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技能提升培训,对赓续推进“树新风促振兴”三年行动中的“学普用普”提升行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。通过普通话+职业技能培训的不断深入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-凉山彝绣正在通过各级党和政府的接续培育,从深山走向世界。绣娘们也通过持续学习,带着更多的彝族文化自信走出蜀山秀水,让彝族文化得到广泛传播,民族文化自信更加坚定。
记者:邢洪涛 马超